自闭症干预

关于自闭症孩子的不恰当行为

  • 2018-01-05 15:04
  • 点击:

如何定义问题行为?开始,我们可能通过医院的诊断、说明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的比较才会发现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问题行为?
专业来说其实是--
“不恰当行为”
不恰当行为没有好坏之分,它的反面是恰当行为,对于孩子来说,他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,我们更愿意去说不恰当行为而不是问题行为。这也是社会的定义。
对于孩子的行为,从家长的视角,我们常常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行为。
喜欢的行为:
孩子喜欢看有关恐龙的书;他可以安静看书超过30分钟;他知道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;孩子对人很友善;家里来了长辈会主动问好。
不喜欢的行为:
孩子不愿意看其他题材的书;孩子看书的时候我叫他,他不会有反应;他只和我讨论有关恐龙的话题;孩子会在公众场合大声地向陌生人问好。
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后,认为有必要纠正时,需要运用正确的理论帮助您分析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BC行为分析法。
有的时候我们只注意了行为本身,比如孩子大哭、大叫、摔东西等。往往容易忽视了行为前环境与行为前因A。
行为前环境是什么呢?
比如:天气,在阴天的时候,可能我们成年人都会觉得不舒服,而孩子会更为敏感...
行为前因A是什么呢?
比如:客人来了,坐在了孩子经常坐的位置上,此时孩子可能会不高兴...
当行为前环境和行为前因A发生时会直接导致不恰当行为后果C的出现。
行为B是什么?
可观察可测量是什么意思呢?比如孩子因为一些前环境和前因大哭时,可能普通孩子会哭一会儿就不哭了,而我们的孩子哭了很久,不听劝,长达30分钟,这就是不恰当行为了。
行为后果C是什么?
在行为发生之后立即发生的事情。
 
提前告
提前告知是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,它能让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是怎样的,能较好的面对。就像我们带孩子去打疫苗,在去打针的前几天,就告诉孩子说,后天我们要去打预防针了。当打针的时候就好像妈妈这样在你屁股上扎一下(边说边比划着动作戳着他的小屁股),你有可能会感觉到疼,如果你觉得疼的话可以哭,妈妈会抱着你陪着你,很快就会不疼了。事实证明,这个方法确实很管用,让孩子更有安全感。
明确要求
有时候,不是孩子不想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,而是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要求是什么,又怎么去做去?作为父母应该清晰地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,照做,而不是让孩子去猜测。
视觉解释
对于所有的人来说,视觉提示是无处不在的,当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,看到的红绿灯,在公众场合看到的各种提示,都在给我们传递很明确的信息。我们在和宝贝做出提示时,可以用手机拍摄的照片,来顺序性的给宝贝清楚的讲述。
奖励好行为
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奖励,口头的或者物质的,当孩子做对一件事、一个行为的时候,我们家长应该夸赞他干了什么,棒在哪里,比如:“宝贝真棒,今天的数学题都做对了。注意,不是“宝贝真棒,今天没有打人。”
内容吸引
做手工、读绘本、去户外郊游,总有一件事是孩子特别喜欢的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需要观察、观察再观察,什么东西能吸引孩子,能让孩子保持更长的注意力,就放手让孩子去尝试。
 

上一篇:控制自闭症孩子情绪的四个步骤参考

下一篇:有救了!找回自闭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全靠这些